魯迅的父親對魯迅的影響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豐衣足食的官宦之家,,魯迅父親性格非常暴躁,,經(jīng)常發(fā)脾氣,摔筷子,,摔碗,,所以魯迅對父親既敬重又害怕。1893年,,魯迅12歲,,父親周伯宜抱病在床,而且祖父周介孚也因為行賄案,,被判入獄,。從此魯迅家道中落,,作為長子不得不擔負起家中的重任。在《吶喊》自序中,,魯迅寫道:“我有四年多,,曾經(jīng)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鋪和藥店里,,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柜臺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魯迅過早嘗盡了人生的酸苦,,所以在他13歲之前,,鄉(xiāng)下度過的那段快樂日子,是魯迅壓抑生活當中的一道陽光,,對魯迅來說彌足珍貴,。魯迅懷著受傷害的心情走向社會,在人生的感慨與洞察背后,,嘗盡冷暖,,童年的那段生活成為他逃避現(xiàn)實的心靈慰藉。所以在《社戲》當中,,魯迅由于精神壓抑,,以至于從北京戲園兩次看戲都不能排解他心目中抑郁,只能從童年的回憶當中找回自己的歡愉,。但是現(xiàn)實里的故鄉(xiāng)又導致他不愿相信家鄉(xiāng)農(nóng)村的凋敝與破敗,。童年里,鄉(xiāng)村的風景是那樣美麗動人:“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地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雙喜、阿發(fā),、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拔摇笨床怀蓱颍八麄兌紘@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jié){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fā)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小說中的童年記憶充滿了童真,、詩意與溫情,,自然的一切充滿了靈動飛揚的生命活力和絢爛美妙的幻想色彩,而且體現(xiàn)著兒童無拘無束的自由天性,??墒乾F(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是那樣的蕭索殘破,,童年只能活在回憶里,,成為他避難的港灣。魯迅對父親愛與憎的情感魯迅在小小的年紀就體會到兒子的多重含義,,既籠罩在父親的權威下,,又要承擔長子如父的家庭責任。1896年,,魯迅父親去世之后,,魯迅就代表著自己這一家和族中的十多戶族人議事。這些名分上的長輩,,卻常常譏諷和欺辱魯迅,,大家常常用共議的名義,來逼著魯迅表態(tài),。小小年紀便遭到家族的欺辱,,同時他還要肩負起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責任,重振家業(yè),。1909年,,魯迅為了給要結婚的弟弟湊費用,,留學日本的魯迅毅然決定回國,,1919年魯迅賣掉了紹興的老宅,用自己的積蓄在北平買了一套宅子,,實現(xiàn)了十三口人的大團圓,,盡到長子如父的責任。魯迅給予弟弟們?nèi)绺赣H一般的庇護,,在這里父親不再是強權的符號,,而是犧牲的英雄,。在《父親的病》中,父親病重即將離世,,族里的老人讓他以叫魂的方式,,把父親給喊回來,可是父親還是死了,,魯迅認為是自己喊的聲音不夠大,,才導致父親沒有能夠活過來。這樣的想法當然很幼稚,,但是這份自責卻飽含了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魯迅在臨死前幾個月,寫了《我的第一個師傅》,,其中回憶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父親怕我有出息,,因此養(yǎng)不大,不到一歲,,便須到長慶寺里去,,拜了一個和尚為師了”魯迅更多時候是對自己父親嚴苛的不理解,在《五猖會》中,,魯迅回憶,,在他期盼已久的迎神賽會終于來了,可臨出發(fā)前父親卻命令我背《鑒略》,,雖然我最終完成了父親的任務,,但出發(fā)前的興奮勁卻一掃而盡,“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魯迅對自己父親的這種專制,不近人情的管理方式是不理解的,,甚至是充滿憎惡的,。由于血緣的原因,魯迅對自己的父親是敬愛的,,可是新舊文化的沖突,,又讓他充滿了憎恨,愛與恨成為魯迅對父親的交織情感,。在儒家文化里,,父親代表著敬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他時常在作品當中,,通過“父親死了”這種方式,將父親的專制,,無法強加在下一代身上,,讓孩子能夠快樂成長,,從倫理束縛當中解脫出來。父親死了象征著權威,、秩序,、紀律的消亡。在魯迅作品當中,,雖然父親常常不在場,,但是他是壓制新生一代健康的集權,他似乎從閏土成為父親之后,,會變得封建麻木,,看到了惡性循環(huán),這種父親的形象,,正是魯迅所極力抵制的,。經(jīng)歷了先天性的“父親”意象缺失,飽嘗了尋找父親的辛酸,,超越了為父復仇的情感碰撞,,魯迅的生命中始終暗藏著構建理想“父親”意象的人生哲學。魯迅在他的《吶喊》當中說到:“不愿將自己的思想,,傳染給別人,。何以不愿,則因為我的思想太黑暗,,而自己終不能確知是否正確之故,。在缺失父親情感的前提下,他卻主動扮演了父親的角色,,行著使長兄如父的職責,。”對于魯迅而言,,父親的情感因素的缺失成為他的遺憾,,而且難以彌補,但是他卻不愿意孩子們再復制這種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