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義》與《校讎通義》有什么不同
《文史通義》是論述文史的著作,,《校讎通義》是目錄學著作,,兩部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清代的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
《文史通義》中國清代論述文史的著作,。章學誠撰。章氏從乾隆三十六年(1771) 開始撰寫,,直至嘉慶六年(1801)去世時尚未寫完 ,,歷時30年 。共8卷 ,,分內外篇 ,。內篇5卷 ,外篇3卷,。該書遠承先秦諸子學術思想,,近承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的經世致用傳統(tǒng),縱論文史,,創(chuàng)見迭出,,成一家言。于史學理論貢獻尤多,。提出闡明六經皆史之旨,,反對空談義理和繁瑣考據,強調經世致用,。主張歷史學家除具有才,、學、識外,,還必有史德,,論文亦有文德,撰寫史書應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把方志提高到與國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創(chuàng)立一套修志義例和理論,使方志理論更趨完備,。此外,,該書對學術、文學,、哲學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論述多有獨到見解,,被梁啟超稱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校讎通義》是中國清代目錄學著作,。成書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共四卷。該書總結了自漢代劉向,、劉歆以來目錄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承與發(fā)展了宋代鄭樵的目錄學理論,是通過親身編纂地方志與書目的實踐經驗而寫成的,。在理論與方法上有新創(chuàng)見,,明確提出校讎學的根本任務“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提倡圖書編目的應用輔助著錄法“互著與別裁”,,主張編制索引。
相關推薦
便查問答是一款實用的網絡熱門知識問答平臺,,專注于分享你不知道的知識、經驗及生活問題,,在這里所有人都能找到答案歡迎網友參與討論,。